[地理位置] 武漢,簡稱“漢”,俗稱“江城”,位于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是全國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樞紐,華中地區和長江中游的經濟、科技、教育和文 ..." />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国产一区欧美二区,久久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_亚洲国产精品小视频_亚洲成人网在线_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武漢概況

時間:2007-11-30  來源:武漢市統計局  作者: 我要糾錯


郵政編碼:430000,區號:027

[地理位置]     武漢,簡稱“漢”,俗稱“江城”,位于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是全國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樞紐,華中地區和長江中游的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1′  —115 °05′ ,北緯29° 58′  —31°22 ′。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公里,形如一只自西向東翩翩起舞的彩蝶。周邊與湖北省黃岡、鄂州、大冶、咸寧、嘉魚、洪湖、仙桃、漢川、孝感、大悟、紅安及麻城等市、縣接壤。在我國經濟地理圈層中,武漢具有得中獨厚的優越位置,內與湖北省的荊州、宜昌、十堰、襄樊、孝感、黃石等城市相距300公里左右;中層與鄰省的長江、鄭州、洛陽、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外層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西安等特大城市相距1200公里左右。

[歷史沿革]   武漢歷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先民們就在這水網之域繁衍生息,用石制器具拓現遠古文明。位于黃陂區盤龍湖畔的盤龍城遺址筑于商代,距今約有3500年的歷史。東漢末年,江北先后稱曲陽縣、沌陽縣、漢津縣、漢陽縣(606年),江南先后稱汝南縣、江夏縣(589年)。自漢以來經南北朝至元、明,武漢成為水陸交通樞紐,商賈輔輳。明代中期成化年間(1465—1487年),由漢陽龜山以南入江的漢江主道改由山北入江,由此形成漢口新鎮,奠定了武漢三鎮的地理基礎。明末清初,漢口以商業大鎮卓立華中,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在漢陽門外白鱔廟下設“常關”,征收國內商貨通過稅。清咸豐七年(1857年),湖廣總督官文又分設宗關(今漢口上茶庵)、漢關(今漢口上茶庵)等10個征稅關卡。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后,漢口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1861年3月,漢口正式對外開埠。漢口對外開放后,湖廣總督官文上奏清政府于1862年1月1日設立江漢關,并于次年正式征收關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分江漢以北地置夏口廳,治所即今漢口。至此,漢口與漢陽城區、武昌城區統稱“三鎮”。光緒十五年(1889年),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后,在漢施行洋務“新政”,興辦工廠和學校,編練新軍,民族工業乘勢得到發展,使武漢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1911年10月10日,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建立了湖北軍政府,推翻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926年12月,國民政府遷都武漢。1927年元月,漢口、武昌合并為武漢市,劃為京兆區。1938年,武漢集中了全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精英,成為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武漢市正式建制。三鎮合并建制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6月改為湖北省轄的省會城市,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計劃單列市。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2年7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1998年10月,法國在武漢設立總領事館。

[自然資源]    地形、地貌     武漢市地質結構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幾乎控制全市地質構造的輪廓。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江漢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地形屬殘丘性沖擊平原,山丘、湖泊與平陸相間,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19.2米—873.7米,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呈東西向的兩列低矮山系與南北向的長江在市區形成垂直軸線。

氣候   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5.8℃~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0日)。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水系   武漢境內的主要河流有長江、漢江、倒水河、灄水河、舉水河、金水河、府河、東荊河等,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為主干構成的龐大水網,保證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態環境。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自西南向東北流,到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又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長江武漢段水量大,年平均7100億立方米、汛期長、水位變化顯著。河道比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受約束,產生了天興洲、白沙洲等淤積而成的沙洲。漢江從蔡甸區進入武漢市,在南岸咀注入長江,在武漢境內河道彎曲達22處。武漢臨江傍水,水資源相當豐厚,江河湖泊眾多,被稱為“百湖之市”。水域面積達21.87萬公頃,江(河)湖水面占全市總面積的25.6%,居全國大城市之首。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漲渡湖、湯遜湖、東湖等,其中東湖水域面積為33平方公里,為我國最大的城中湖。正常年景,地下水靜儲量128億立方米,地表水714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藏量2萬千瓦。水資源的總量大大超過了現有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總量。

土壤    武漢市土壤種類繁多,共有8個土類、17個亞類、56個土屬、323個土種。其中水稻土地面積占總面積的45.5%;其次為黃棕壤占24.8%,潮土占17.0%,紅壤占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澤土等共占1.5%。
植被    武漢市植物區系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向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過渡的地帶。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的蕨類和種子植物有106科、607屬、1066種,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區系成份。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類型。長江、漢江以南以樟樹、楠竹、杉木、葉茶、油茶、女貞、柑橘為代表;長江、漢江以北以馬尾松、水杉、梧桐、落羽松、櫟、柿、栗等樹種為主。

[行政建制]   長江、漢江縱橫交匯通過市區,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格局,通稱武漢三鎮。2006年轄江岸、江漢、橋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黃陂、新洲、東西湖、漢南13個區。區下轄126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9個鄉。全市群眾自治組織3232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200個,村民委員會2032個。全市土地面積8494.41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222.22平方公里。

[人口]    2006年末,武漢市共有常住人口875萬人,戶籍人口總數為818.84萬人,戶籍人口中,男性422.72萬人,女性396.12萬人;農業人口299.76萬人,非農業人口519.08萬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61‰,死亡率3.96‰,自然增長率3.65‰。

[語言文化]   武漢方言屬北方話系統,但與西南地區的云南、貴州、四川及中南地區的湖南、廣西的方言更接近。就武漢方言內部而言,漢口話因漢口鎮在歷史上的突出地位而聞名,被稱為“漢腔”。
武漢地處楚文化圈。楚文化是古代楚人在楚地創立的地域文化,內容包括青銅冶煉工藝、絲織工藝以及刺繡、文學、美術和樂舞等。楚文化屬華夏文明的南支,是與黃河文化并向璀璨的長江文化組成部分之一。影響較大的有漢劇、楚劇等地方劇種和湖北評書、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漁鼓等曲藝類目。

[風景名勝]   武漢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名聞天下的黃鶴樓,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敖敲髦椤睎|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胺鸲脊艅x”歸元禪寺,內藏惟妙惟肖五百羅漢。黃鶴樓、湖北省博物館、歸元禪寺和東湖4大景區入選首批國家“4A”級景區(點)。目前,以黃鶴樓、東湖、歸元寺、古琴臺、晴川閣、木蘭山等為代表的旅游景區(點)有30家。武漢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三國”“三峽”旅游線路的中轉站。2006年末,全市旅游星級飯店119家,其中五星級6家,四星級22家,三星級52家。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45.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3%。接待海外旅游者人天數107.35萬人天,增長14.8%,全年實際旅游總收入266.22億元,增長13.2%。

武漢首批AAAA級景區(點)---黃鶴樓
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境”的盛譽,與湖南岳陽樓,江西騰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區,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筑技術施工,鋼精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飛檐5 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武漢首批AAAA級景區(點)---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地處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1953年籌建,1963年3月定為現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標本的主要收藏、宣傳和研究機構。館舍占地6.4公頃,現有建筑面積9600平方米,成列面積2400平方米。新建編鐘成列館已于1999年2月對外開放。湖北省博物館是我過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功能最完備的古樂器成列館。在近20萬件藏品中,不少是舉世矚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學資料。如新石器時代京山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鷹;盤龍城商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銅鼎、銅鉞;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群及16節透雕龍鳳玉佩、28宿天文圖像衣箱;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等,都具有極高和極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武漢首批AAAA級景區(點)---歸元禪寺
歸元禪寺系佛教禪宗寺院,為清順治15年(1658年)有白光法師在清朝漢陽寺人王氏蔡園舊址上興建,取“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的佛偈而命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其與寶通寺、蓮溪寺、正覺寺合稱武漢四大叢林。寺院坐落在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西端、漢陽鐘家村,占地46900平方米,殿舍200余間,建筑面積200000平方米。寺廟建筑、佛教經典、全身佛像潔白無暇的玉佛,歷經“文革”浩劫而幸存完整,其中尤以羅漢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羅漢為該寺的重點特色之一。歸元寺開山祖是白光、主峰兩位俗家同胞兄弟,祖籍浙江!皻w元”二字出自佛經《楞嚴經》:“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意指萬法歸一,方便于人的門道多得很。“禪”是“思維”、“靜慮”、“棄惡”等意,禪宗是佛教大乘教與儒學相結合的派別之一。

武漢首批AAAA級景區(點)---東湖
東湖,位于武漢市之東。取其方位命名為東湖風景區,現為國家極風景區,由郭鄭湖、水果湖、喻家湖、湯湖、牛巢湖五個湖泊組成。它是一個自然湖,自然環境優越,在4.8萬畝的水域中,生長著魚類十八科六十七種,淡水魚中以武昌魚最為名貴。東湖主要游覽點為寓言園,音樂噴泉,行吟閣,長天樓,九女墩,湖光閣,磨山新景區。整個風景區面積八十八平方公里,規劃建設范圍七十三平方公里,約占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經過五十年的開發建設,東湖風景區已成為風光秀美、景文并茂的風景名勝區。一九九九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單位”,二零零一年一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局評為AAAA級風景名勝區。東湖四季皆可游覽,素有“春蘭、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譽。

[經濟總量]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植2590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增輻為近十年來的最好水平,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達29500元(折合3790美元)。
近幾年,武漢市財政收入呈跨越式增長,全口徑財政收入從2002年的不到200億元到突破500億元大關僅用了三年時間,平均每年增收超過1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從2003的不到100億元到突破200億元僅用了二年時間,平均每年增收超過50億元。2006年全市全口徑財政收入達50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9.0%。地方財政收入達231.85億元,增長36.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78.60億元,增長28.7%。                                       

[經濟結構]
產業結構  2006年全市一、二、三產業增加植分別為115.91億元、1194.00億元和1280.0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5:46.1:49.4。與上年比,一產業占比下降0.4個百分點,二產業上升0.6個百分點,三產業下降0.2個百分點。
就業結構  2006年末武漢社會從業人員總量達到429.60萬人,一、二、三產業分別為83.36萬人、140.39萬人和205.85萬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為19.4%、32.7%和47.9%。與上年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上升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已成為吸納勞動力的重要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2006年城鎮單位從業人員153.89萬人,比上年增長3.6%。
投資結構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在總量穩定增長同時,結構繼續優化。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0.7:29.5:69.8變為0.6:28.3:71.1。其中第一產業投資比重下降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與非過有單位投資比例為57:43,國有經濟投資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投資方向和行業中,工業、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三柱擎天,三大投資合并占全部投資比重達83.4%。其中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占28.1%,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

[都市農業]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指導方針,武漢市堅持以“農村家園建設行動計劃”為主線,“三農”建設取得新的成績,2006年,全市農業總產值為191.21億元,增產5.1%。農業增加植為116億元,增長4.0%。加大了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轉變,全市蔬菜保溫設施栽培面積達50萬畝,水產網箱養殖面積63萬平方米,規范化畜牧業養殖小區85個,優越農產品板塊基地64萬畝。農機化綜合水平達到55.5%。全市共有市級重點農業企業60家,省級24家,國家級3家,全年實際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近400億元。

[現代工業]   “工業強市、項目興市”是發展武漢市現代制造業的基本政策,目前全市工業已形成鋼鐵、汽車及機械裝備、光電子、石油化工四大支柱產業以及環保、煙草及食品、家電制造、紡織服裝、生物醫藥、造紙及包裝印刷六個優勢產業的發展格局。2006年,武漢市工業經濟的發展邁上了新臺階。全市工業增加值達1000億元,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18.59億元,增加植880.53億元,分別增長22.7%和24.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近八成,汽車及機械裝備業產值首次超過鋼鐵,改寫我市多年來“一鋼獨大”的工業發展歷史。
企業效益與規模不斷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綜合指數201.03點,比上年提高5.02點。工業產品銷售率98.46%,比上年提高0.23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791.11億元,增長23.1%。利稅總額360.4億元,增長23.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39戶,比上年增加80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工業企業272戶,比上年增加42戶;年產值過10億元的32戶,年產值過100億元的6戶,比上年增加1戶。

[城市建設]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2006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達到1325.29億元,比上年增長幅度26.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297.0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7.25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政策367.43億元,增長21.6%;第三產業922.38億元,增長29.1%。
基礎設施水平改善。年末,人均道路面積9.9平方米。全市公路通車里程8684.84公里,比上年增長81.63%。公路路網密度113.78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民用航空航線118條,擁有公交線路242條,公交客車885輛,專線車4995輛,出租車12137輛。全市燃氣用戶達135.5萬戶、氣化率93.07%,其中天然氣用戶58萬戶。城區自來水普及率100%。
城市更加靚麗。進行“兩江四岸”綜合整治、清水入湖計劃、水生態試點城市建設,現已形成400多公里長江、漢江干堤綠色長廊。在“兩江四岸”高層樓宇和景區、景觀路、山水橋梁實施“亮化工程”,初步形成了具有江城風情和現代化城市氣息的燈光環境格局。
山水園林特色彰顯。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為32.26%,比上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綠化覆蓋率為37.8%,提高0.2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9.32平方米,增加0.1平方米。

[商貿金融]   武漢一直是長江中游的商貿金融中心,歷史上流傳著“貨到漢口活”的說法。目前,全市擁有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520家,有3家商業企業躋身全國連鎖經營企業30強。法國“家樂!薄⒌聡胞湹慢垺、美國“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商業巨頭均已進入武漢。200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批發零售業1075.67億元,增長1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中部地區首位,居全國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第7位。
金融業健康平穩運行,中國人民銀行及一批國有商業銀行在武漢建立了區域性機構,日本瑞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等10多家外國銀行和保險公司也在武漢設立了分行和辦事機構。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合計存款余額4684.32億元,比上年增加593.68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合計貸款余額3673.68億元,比年初增加502.77億元。

[交通郵電]    武漢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的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推動了武漢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2006年完成貨物周轉量1312.73億噸公里,增長4.0%。其中鐵路1017.00億噸公里、 公路69.45億噸公里、水運225.53億噸公里、航空0.76億噸公里。全年旅客周轉量543.14億人公里,增長6.7%。其中鐵路410.00億人公里、公路71.08億人公里、航空62.06億人公里。年末,全市擁有長途交換機9萬路端、長途電路60多萬條,是全國除北京外擁有長途電路最多的通信樞紐城市。全市中國網武漢節點出口帶寬62.5G,僅次于北京、上海和廣州。全市信息基礎通信網建設規模達3.3萬管孔公里。市話局用交換機容量235萬門。2006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45.13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用戶)403.45萬戶,增長5.8%;移動電話用戶691.99萬戶.

[房產開發]    在國家新一輪房產新政背景下,武漢市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了平穩增長,增速有所減緩。全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366.15億元,增長22.9%,增幅比上年低4.8個百分點,低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3.2個百分點。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加大,投資得到加強。全年經濟適用房完成投資14.11億元,增長171.2%,占全市住宅開發投資總額的5.2%,比上年上升2.8個百分點。當年房地產開發房屋施工面積2876.9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6%。完成土地開發投資53.76億元,比上年增長92.6%;完成土地開發面積473.55萬 ,增長10.4%。

[環境保護]    2006年8月《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規劃綱要》戰略環評通過國家審查,是我國首個通過專家評審的城市總體規劃戰略環評。建立了國內首家ODS(消耗臭氧層物質)回收中心,于2006年6月30日前武漢市全面淘汰氟利昂和哈龍(Halon,一種消耗臭氧層的滅火劑物質)。被國家環?偩趾吐摵蠂_發計劃署、環境規劃授予“保護臭氧層示范市”。全年限期治理老污染源24項,排污口整治62項。創建噪聲達標區累計20片,共146.21平方公里。全年空氣污染指數好于二級天數273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74.8%。空氣污染指數年平均值為85。城區可吸入顆粒物日均值0.10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46毫克/立方米。全年煙塵排放量4.57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6.33萬噸。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工業廢水排放答辯率98.6%。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71.1%。

[開放成果]  武漢是國家首批沿江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熱點地區和首選城市之一。武漢堅持“開放先導”戰略,一大批樞紐性、功能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對外交流日益擴大、投資環境日益改善。2006年,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法國總統希拉克、緬甸聯邦政府總理梭溫先后到漢訪問,外國友城已達14對,武漢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提高。全市新批合同外資額26.39億美元,增長15.1%,實際利用外資20.01億美元,增長15.0%。當年新批“三資”企業228個,累計達4961個。截至年底,世界500強企業已有69家在漢投資,另有300多家跨國公司在漢設立了辦事處,其中地區性、區域性總部達到100余家。

[社會進步]   科技教育。武漢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智力資源與人力資源非常豐富。擁有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52所普通高校、189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漢中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48名、普通高校在校學生74.7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22.05萬人。還擁有國家級實驗室、重點實驗室14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究中心11個、國家級生產力中心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23個。“武漢•中國光谷”所在地武漢東湖地區是我國第二大智力密集區,在光通訊、生物工程、激光、微電子技術和新型材料等領域,科技開發實力處于全國領先地位。2006年,全市專利申請量達812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733件。
文化、衛生和體育。2006年末,全市有文化館15個、公共圖書館17個、藝術表演團體16個。當年成功與中央電視臺聯辦2006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中部之夜”晚會、《江城月-中華情》中秋晚會。其中《江城月-中華情》晚會在海內外取得巨大反響,中央電視臺重播20多次,并在第39屆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上榮獲文藝類最高獎項---“白金獎”。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事業機構2100個,衛生事業床位數38065張,衛生技術人員5.24萬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2.58人、醫院病床3.6張。建立了市、區、街(鄉)和社區(村)四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全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總發病率353.15人/10萬人,兒童免疫接種率98.75%,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99.98%。
全市從事體育業余基礎訓練的運動員3072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超過360萬人。2006年,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武漢市運動員共獲得15枚金牌,其中世界級金牌7枚,國家級金牌8枚。

[人民生活]   2006年,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人民生活也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9.98元,比上年增長13.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748元,增長9.4%。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182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580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6.86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43.28平方米。繼續在中心城區和遠城區推進“883行動計劃”,在農村開展“農村家園建設行動計劃”,至年末,全市共建立了1028個社保服務站,94個街道衛生服務中心,34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果惠及500多萬市民。全市有330個行政村開展了“家園建設行動計劃”試點,試點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近2個百分點。
2006年,全市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單位22801家。比上年增長8.8%,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12835家。參加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的人數分別為183萬人、91.2萬人和196萬人。全市10.5萬戶、25.95萬人城市低保對象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全年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71億元。并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初步形成。

標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無相關信息
武漢生活資訊

武漢圖文信息
Bleutrade:巴西起源的全球加密貨幣交易平臺
Bleutrade:巴西起源的全球加密貨幣交易平臺
中心化金融的財富之門Crypto Bull BNB『加密!灰磺胁艅倓傞_始
中心化金融的財富之門Crypto Bull BNB『加密
Crypto Bull BNB是什么商業模式呢?
Crypto Bull BNB是什么商業模式呢?
Crypto Bull加密牛歐美頂級巨全球首發BNB生態全新賽道真正首創雙層方陣100%退本機制解析
Crypto Bull加密牛歐美頂級巨全球首發
中建科工游湖公交綜合體項目組織開展2024年質量月質量知識競賽活動
中建科工游湖公交綜合體項目組織開展2024年
武漢市硚口區2024年小學入學報名及學校服務范圍
武漢市硚口區2024年小學入學報名及學校服務
2023年武漢暑期青少年體育夏令營 報名
2023年武漢暑期青少年體育夏令營 報名
2023暑假武漢中小學生免費游泳場館!
2023暑假武漢中小學生免費游泳場館!
推薦信息

欄目更新

虛擬手機號碼 香港辦公室租金 酒店vi設計 愛幸福 幣安下載 NBA直播 絲摩網 bitget官方網站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幫助中心 | 友情鏈接 |

Copyright © 2022 whw.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漢網 版權所有
鄂ICP備19009404號-6 公安備 42010502000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蓬溪县| 彰武县| 泸西县| 喀什市| 青海省| 阳城县| 大渡口区| 彭水| 乐亭县| 新竹县| 宣威市| 通城县| 余江县| 辽宁省| 潼关县| 夏津县| 邮箱| 滨州市| 古丈县| 斗六市| 呼和浩特市| 平潭县| 个旧市| 垣曲县| 濉溪县| 始兴县| 高密市| 西昌市| 沙河市| 西藏| 湄潭县| 湘潭市| 鄂托克前旗| 乐安县| 和顺县| 思茅市| 休宁县| 于田县| 祥云县| 和平县|